经营哲学不是垃圾桶

今天沈老师来“蹭下热度”,聊一聊阿米巴经营中的哲学。下面这段文字摘自最近京瓷公众号上文章。

我们在咨询过程中一直强调,不用数字进行管理的“经营”,不能称之为“经营”。作为部门的负责人,有责任带领团队创造出利润。

……

但如果只是考虑自部门的利益得失,而不考虑是否对公司整体有利,那就违背了阿米巴经营的基本思想。正如稻盛先生在京瓷哲学中所提出的“工作和人生成果的方程式”一样,思想、目标如果发生了偏离,越是努力,反而越会得到不好的结果。作为企业的员工,首先要明确: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才是大家行动的根本。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公司上下“目标统一、战略统一”的重要性。

文章中提到了一个阿米巴经营运营中很常见的问题“部门负责人只重视自己的团队利益,却忽略了公司整体利益”,并给出了下面的解决思路:

那么问题来了,这个解决方法有用么?答案是:

有用,但很难实现

理想的情况是,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制度解决,但是从这次疫情下的美国我们也能看到,号称拥有“天才创造的制度”之下的美国,也有各种各样“反智反科学”的行为。因此我们必须承认,我们无法通过制度解决所有问题,也不愿意付出大量成本去维系不断增加的制度。所以说,企业需要通过经营哲学,去解决一些感性的问题,这也是为什么稻盛和夫如此重视经营哲学(或者称为京瓷哲学、稻盛哲学)在企业内部的推广了。

但是另一面,作为咨询师我们无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归纳为经营哲学不佳,这会带来两个问题。一个是“经营哲学”会像一个垃圾桶,承接我们所有无法处理的问题;另一个是,企业家会误以为我们能够向企业导入经营手法的同时,导入经营哲学。我可以很明确的说,向一个企业“导入经营哲学”这点我们是做不到的。

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?实际上通过一些简单的制度设计就能够解决。

① 绑定个人和企业的利益

把企业利益的完成情况作为个人利益的系数,即个人(或部门)绩效×企业目标完成系数,此时通过一些简单的试算就可以知道,在损害其他部门利益的时候,个人和企业都不能达到最优解。我曾经服务过一个连锁服务行业就将新客户人数、老客户人数等作为绩效系数,解决了员工只想开拓新客户,不重视老客户维护问题,在经营层面不再是单一的激励销售额增长,而是对于新客营销、老客户维护、到店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。绩效制度就在这里发挥了力量。

② 阿米巴经营初期尽可能减少经营的自主化

阿米巴经营过程中还有个常见的问题,两个部门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进行内部交易价格博弈。我认为这种博弈在初期应该尽可能避免,换言之,我们不会下放内部价格制定的权限。这样阿米巴部门之间只有“数量和质量”的交换,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大家在追求部门利润时,将目光放到剥削上下游部门上,而是思考如何改善“质量”、提高“数量”,将目光放到企业外部订单上去。

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,我们下一期再见!

沈庆元

  • 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硕士
  • 前京瓷旗下上海阿米巴咨询公司项目总监
  • 中华会计网、ME考网特约讲师
  • 阿米巴经营授课时间超过600小时
  • 咨询企业涵盖制造、医疗、餐饮、软件、 房地产等行业

本文为沈庆元版权所有,欢迎转发朋友圈;如需转载,请联系告知转载事宜,侵权必究。

Previous Article
Next Article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